心理健康类App流行美国高校 或泄露用户隐私引发问题

  原标题:心理健康类App流行美国高校,或泄露用户隐私引发严重问题

  据美国大学健康学会(ACHA)2018年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五分之三大学生经历严重焦虑,五分之二则有抑郁。然而,只有15%的本科生曾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帮助。

  近年来,心理健康类App开始填补大学生这种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需求。使用App的好处不难想象,学生可不受心理咨询师时间表的限制,也可避免可能遭遇的社会成见和心理障碍,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现在,美国150多个大学院校的新生入学时都被鼓励或要求使用某种心理健康类App。

  然而,据《华盛顿邮报》12月28日报道,这种App的日益普及竟隐藏着巨大风险,甚至“弊大于利”,可能成为第三方利用和压榨学生的工具,造成他们现实中求职、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大问题。

  “个人化、定制化”收集信息,功能却成摆设

  除被鼓励或要求下载某种心理健康类App,很多学校的大一新生还被要求注册各种网上心理服务。有些学校会把诸如“七大复原力课程”等加入学生的核心课程,还有些学校加入了愤怒管理、沟通技巧、药物滥用,以及冲突解决等内容。

  比如,一款名为“YOU”的学生心理健康软件,就是特别针对新生设计的,该软件称会帮助学生实现离家上大学的生活转换。如今,”YOU“在美国55个公立和私立院校中拥有约4万用户。

  “YOU”在新生活动中就开始进入学生生活,成为他们“个人化、定制化的心理健康管家”,陪伴他们度过四年大学时光。但是,一款App得知道越多用户个人信息,才能越有助于实现其“个人化、定制化”。

  通常,这些软件会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内心想法、身体活动情况、饮食、身体症状等,通过日常信息评估和追踪学生的情况。一些软件还需要学生提供约会情况、酒精摄入、违法药物使用情况等。而“YOU”还提出“现状检查18问”,对学生包括压力、焦虑情况,朋友交际网和睡眠规律等进行评估。完成这些内容输入后,软件会生成一个报告,指出用户哪些领域有待改善的建议。

  但是,伊利诺理工大学科学、法律和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新兴技术专家洛瑞·安德鲁斯指出,他们研究发现,很多软件根本没有实现其声称的功能。

  比如,很多软件都该对可致命的药物滥用情况进行提醒,但研究发现,67%的软件都没有做到。一个App要求获取通讯录信息和麦克风使用权限,声称用户在一定时段内没离开过房间,就会视为紧急情况,给用户至亲打电话。结果,“我们让这个软件运行了一个月。它获取了所有信息,但根本没有给任何至亲打电话。”安德鲁斯指出。

  “弊大于利”,隐私政策难保护隐私

  对很多人来说,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是完全合理的。毕竟,对这代人来说,科技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来就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有人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他们并不在乎如何获得帮助。”美国心理咨询协会首席知识与学习官琳·E·林德指出,他们根本不看这些提供帮助的人是否有足够资质,以及“是否在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他们只想立刻得到帮助。”

  “千禧一代明白,使用这些软件,他们给出了隐私权。他们没想去质疑这一点。”林德称,让她担心的是,学生给出的信息其实超过他们以为的,学生也低估了在按学校要求或建议,接受那些App服务条款时,其中暗含了多少强迫性。

  安德鲁斯也指出,分析了几百个医疗健康类App的隐私政策后发现,其中只有38%有预先下载的隐私政策,可供用户决定怎么处理个人信息。但那些政策往往很难找到,且难以理解。很多服务条款甚至称,政策可以随时改变,且不需要通知用户,或者仅仅是概括性地声称公司遵守健康保险携带与责任法案 (HIPAA) ,但并没有关于隐私信息的承诺。

  “同意并使用这些平台,意味着用户放弃了隐私权。”安德鲁斯称。除了隐私政策,很多软件下载到手机上时,用户就同意了开发者获取敏感信息,包括位置追踪、音频和手机通讯录等。而这些敏感信息可被分享,甚至卖给第三方。

  当数据被分享或售给第三方,它们很可能被用于学生健康需求以外的目的。保险公司可能会用来计算保费,雇主可能用来评估员工风险,广告商可能用来推送精准投放广告等。饮食功能失调的学生可能会收到泻药广告、有严重抑郁或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可能会在求职中被拒绝……

  “可能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严重问题。”安德鲁斯指出,这些软件提供的“好处根本比不上造成的隐私风险。”

  心理健康类App可钻法律监管漏洞

  在传统的医疗环境中,对个人健康信息的隐私保护是非常强大的。美国大学也要遵守保护个人教育记录隐私的相关法律。

  然而,建议或要求学生使用心理健康类App,却往往并不受健康保险携带与责任法案 (HIPAA) 和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法案(FERPA)的监管。尽管App开发者声称遵守相关法案,但只有当这些信息是在法案覆盖的健康服务提供者、医疗机构和大学手里,法案才有效用。

  此外,用户地址、睡眠规律和步数等信息,虽然可以反映人的健康变化,用于健康状况预测和评估,但从法律上来说根本就不属于医疗信息。安德鲁斯指出,即便属于法律上定义的医疗信息,只要是“在这些平台软件上收集的数据,HIPAA法案根本就不适用。”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林容 编译报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