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证便民,公证服务在路上

40年来,青海省公证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机构数量、公证员数量和年办证量逐年上升,公证工作从服务提升到配套建设,从业务拓展到质量把控,从制度规范到公证改革,公证工作在这40年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40年来,公证业务种类达百种,公证服务走出国

近年来,青海省司法厅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进一步持续扩大改革范围,通过方便群众办事倒逼办证流程,将当事人等社会主体的需求引入,形成公证行业效能提升的外在压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此,我省及时出台15项减证便民措施、28项最多跑一次、36项公证事项清单制度、积极推行公证延时服务、首问负责制、便民服务十大措施,通过开通公证在线受理平台满足办事群众网上服务需求,不断丰富服务举措,持续优化办事作风,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效能。

为解决我省青南地区公证机构不足,满足藏族群众的公证服务需求,今年,省司法厅安排西宁市夏都公证处与果洛藏族自治州六县开展公证远程视频帮扶工作,实现了公证法律服务在当地的全覆盖。此外,各地在深挖传统领域公证业务潜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业务的拓展。例如:西宁市恒源公证处已与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试点开展司法辅助业务;湟源县公证处连续三年为当地农村办理宅基地确权公证等等。

如今公证事项种类已有100多种,涵盖了民事、金融、知产、涉外等各个领域,几乎深入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公证书被寄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0年来,服务当事人越来越精细化,办证程序逐渐规范

现如今,全省公证机构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32家,公证员也由最初设立的5人增加到118人,这一切都有力保障了我省公证事业的向上发展。

以往,当事人需要前在现场办证、以证换证的局面已然不复存在。如今公证人员可以根据当事人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网上申办、网上调取证明事项材料,对委托、声明等简单的业务实现立等可取,最大限度免除当事人往返跑路,提升了公证服务效率。

我省公证部门更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针对老、弱、病、残当事人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上门办证和现场服务并开展公证书邮寄专项服务活动;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按规定程序减、免公证费。近两年来,全省仅为政府重点项目、三农及老、弱、病、残当事人办理减免费公证事项达7657件。

公证办证程序进一步规范;公证业务种类持续增加;公证职能积极转化;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反映我省公证事业正在持续健康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责任编辑:陈睿哲)